日化产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成熟产业,日化行业的发展也能直观反映近年消费升级的趋势,资本的高效运用也在不断推动着日化企业加速发展。
2017年是日化企业对接A股的“大满贯”之年,日化企业不断成功的IPO的消息催化着行业的热情。日化企业该如何抓住投融资的利好期为企业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PCHi主办,奇化网和《陆家嘴》承办的日化投融资沙龙上,几位投资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周林林,谱润投资总裁:
互联网+助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
周林林
互联网不生产东西,生产靠实体企业。互联网与实体行业的对接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播和透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以及交易简便和高效。谱润投了一家行业互联网企业——上海钢联,2011年6月份登创业版,14年市值过百亿。它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首先,通过每天获取中国每个城市的钢铁交易市场的产品价格,综合起来获得一个钢铁指数,每两个小时更新一次。其次,在网站上提供行业信息。第三,每年组织几次行业会议,钢铁行业、焦炭行业、铁矿石行业,盈利模式是会员费和广告费。第四,引入金融工具降低交易成本。
化工行业怎么借鉴上海钢联的模式?首先,化工和钢铁行业最大的差别是中间商和交易市场。钢铁行业有大量中小客户关系不明确,由此产生了钢铁交易市场和中间商,但化工行业厂家与客户关系明确,没有中间商和交易市场。第二,化工行业以直销为主,不需要经销商。第三,化工行业的价格较稳定。第四,化工的技术营销成分很大,需要教会客户怎么使用产品。这些差别决定了化工行业中,上海钢联的模式很难行得通。要从信息交流、物流跟踪、供应链管理和交易优化几个方面使交易更简单高效。其中,物流跟踪和供应链优化有很多文章可做。
为什么要投资精细化工?我们选择行业有四个标准:1,不投劳动密集型,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肯定会上来;2,面向全球市场;3,与国际大公司、跨国公司有竞争力;4,中国有能力持续改进这个行业的技术和工艺。用这个标准筛选,精细化工留了下来。我们自上而下做行业分析,了解行业机构、行业周期和趋势、竞争态势和格局、主要参与者,最后锁定目标。
王卷舒,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
个护领域消费升级投资思考
王卷舒
我们非常早期就投资了一个植物护发品牌,这个品牌从产品到包装到营销推广和运营,用了一年时间,上市半年后,“双十一”的销量冲到了氨基酸洗发水第一名,第二年做到了个人护理品类的全网第八。过其中有两个数据很重要,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第一,这个品牌的平均客单价是130元。花130元购买洗发护发产品是一个较大的升级,130元背后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力和消费欲望的提升。第二,这个产品的复购率是30%(一年),如果按人次,是50%。它的客单价较高,复购率竟然也很高,这就是投资人想找的品牌, 因为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而且愿意持续付出。
这个品牌的成功是由哪些核心的消费变化的趋势所趋使的?首先,回到消费端,85后消费阶级崛起对于未来中国10-20年的整个消费格局有很大影响。由于85后成长在一个相对衣食无忧的状态,所以他们天生的价值观或者消费观是“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和家庭最好的”。当85后成长起来并且担负了家庭70%-80%的消费责任时,中国消费大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这群人作为主流消费者时,我们相信市场会孕育出非常伟大的品牌。
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
其次,旧品牌的老化也是孵化出新品牌的土壤和根基。过去几年,宝洁的市场份额在日化品牌里持续下降,一定是被其他品牌吃掉了,但不是一个特定的品牌,而是一个大的品类,叫others(其他)。当85后现在赚钱比以前多了十倍,他们一定不会再用9.9元的洗发水,要用更好的。旧品牌的老化,给新品牌的孕育呈现出土壤,代购、海淘的国外产品以及优质的国产品牌拿掉了市场份额。
什么是品牌?从三四十块元的洗发水换成八九十元的品牌,这个行为本身沉淀了一些对自己犒劳的意味。花更多钱买一个让消费者舒服和愉快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上的打赏。品牌如果能在这个角度多做一层,做出一种犒劳感或者打赏感来,让人觉得用了这个产品是一种小确幸,这在品牌的逻辑上也往上走了一层。
新一代消费者比上一代消费者更自信。新一代消费者更认可新国货这个概念,他们认为我要买好的东西,而不是老一辈消费者观念里贵的东西。精神的变化会催生一系列国货品牌,只要产品品质过硬,同时在品牌调性和质感上也让人满意,消费者就愿意使用,也愿意推荐给朋友。
渠道上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传统的日化行业,会分市场团队和销售团队。市场团队做新产品的定位、研发、推出再到一系列的网上的市场营销,在网上、电视投放多少?报纸投放多少?杂志投放多少?这就是做产品以及这个产品该如何定位的内容。销售团队就是铺货,铺线下、铺渠道。现在,网上购物的内容和渠道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比如,很多新品牌在淘宝、天猫的销售额和在微信体系里面的销售额的占比五五开,在微信上销售表现良好,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公众号能够生产内容,同时自己的公众号变成了销售渠道。这是内容和渠道结合的最核心和最直接的形式。品牌在微信和淘宝做KOL的投放,都可以直接产生销售。
黄子扬,广州基金汇垠汇吉投资基金:
资本浪潮下的日化心
黄子扬
2017年中国的社会零售品总销售额突破了36万亿大关,日化领域,特别是化妆品细分领域的整体的销售额超过3千亿。私募资金领域也有更多的护肤品、彩妆和香水品牌出现,这几个领域也是近两年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这个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往后内功和行业差异化的特质很重要。近5-10年,我们看到化妆品砸钱建渠道,而没有回归到品牌专属的投资,希望看到更多本土企业从技术革新着手,进入中高端的市场竞争。
日化行业投资的背景:2017年日化投融资事件接近400宗,上市企业直接融资的案例超过10宗,是市场的井喷年,但对于整个行业超过5000家企业来说这个容量还很小。2016年年底IPO加速,已经获得了首发或流动性的公司未来怎么样增厚利润?怎样获得市值不断的提升?这是后续产业整合的好机会。随着产业发展,资本方的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可能回归到重大资产重组这一条路上。二级市场上,无论是新股发行,还是重大资产重组的关注点,第一,销售模式的合规性(线上外包模式),这个模式下的支付成本、定价是否合规?第二,成本构成;第三,无形资产的现状;第四,信息披露。另外,重点关注新流通的概念。这是新媒体,新渠道对这个行业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商渠道也许会慢慢占据市场,3-5年间会占据30%。
日化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首先,日化市场的增长容量稳定,不断上涨。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局势,日韩产品活力下降,给了本土品牌新的增长机会。第二,本土市场重点关注中高端的细分领域。举个例子,商场里不再仅仅给你看商品,还对你的肌肤进行全透析的3D检测,作出信息化的呈现和剖析,这为生物基础学科或生物信息学科带来更多行业的发展机会和研究切入点。最后,在欧美、日韩,男性护肤品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的销售和整体容量非常好。在日韩品牌的信息传导之下,中国可能很快会变成另外一个举足轻重的男性护理化妆品新兴市场。
片仔癀的案例:片仔癀的商业模式不难理解,它有绝密的配方,因此在市场上有很强的定价权,还采取了特色体验馆的渠道拓展模式,以200-300家的量级铺店。片仔癀与上海家化成立合资子公司,通过渠道的整合,完善销售渠道到终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敢为人先,在2015年直接设置产业的并购基金做孵化,在基金和金融手段上做助推,通过细分领域的龙头位置得到了很好的投资机遇。因此不能只看数据去进行企业的研判,应该从产业的实质、产业资本的角度慢慢发掘市场投资的价值。
夏天,赛恩资本创始合伙人
聚美丽创始人:
中国化妆品产业投融资现状及产业并购趋势
夏天
当今世界很有未来的年轻的创业者爆发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一些没有从业经验的创业者能够抓住日化、美妆行业最本质、最核心的点,快速成长起来。
全球创投中一些很有意思、并且被大公司收购的品牌,都是挑战者。有桀骜不驯的另类,如Urban Decay(衰败城市),它符合互联网中略带颓废的细分价值观,又宅,又懒,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看上去小众的市场,因为独特的价值取向获得了极少数年轻人的拥戴,很快成长为新兴的公司。这种创业的方法是以前比较少有的。还有“新一代”,关注年轻人和他们的想法与方法,与主流市场完全不一样。新一代的挑战者拥有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获取它的新用户,有它的挑战对象,可能是行业的巨无霸,也可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可以看到这些挑战者与原来市场的创业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Urban Decay眼影广告充满重金属的颓废感
去几年美妆行业的收并购案可以看出,交易总数大幅上升,最高交易金额不断刷新。但是单笔中位数下降,因为国际的巨头收购对象越来越偏早期。同时很多国际美妆巨头纷纷布局孵化器,通过孵化的方式帮助早期产品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大公司创新遭遇很大的问题,所以大公司持续收并购,是一种吸收式的创新。欧莱雅旗下品牌数十个,只有三个是自己创立的,其他都来自收并购。1967年以来,欧莱雅市值和销售额的增长都伴随着一系列品收购、整合而来。
互联网带来传播沟通的模式的变化,美妆品牌的基础土壤发生了变化,品牌创新需要面向年轻消费者。各种品牌的崛起都和媒体、意见领袖分不开。
Kylie Jenner的化妆品牌市值直冲5亿美金
市场的特征在整个上下游的各个行业带来冲击,4A广告公司也需要收购小创意公司来提升自己。现在有专门做男同性恋化妆品的品牌,也有专门为极限运动者打造的洗护产品,都传达了自身携带的价值观,拥有小众但特定的消费群体。
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中国有没有能够自身性发生平台型的公司?我们的一级市场有没有更多的创新公司跨境整合?我们也想向海外扩张来提升规模和竞争力,海外扩张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形成并购与估值提升的良性的可持续的互动?如何建设创新生态的环境?
蒋剑豪,奇化网总经理:
新的市场对原料提出了什么要求?
蒋剑豪
这个点还是要回归到关注消费者,要研究和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现在中国本土的企业越来越成熟了,原来只有宝洁、联合利华专门有消费者研究部分,现在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设有消费者研究部门。像一些植物洗护产品的研发者也是使用者,他们发现无硅油的、含植物成分的原料好,是从消费者身上洞察、研究出来的结果,原材料公司也是一样的。化妆品行业有一个推动新产品的趋势:你的新功能和新卖点往往会成就一个新的品牌。你的功能、卖点与消费者需求是否符合?通过这个打造这个新功能来激发潜在需求,有时能成为新的蓝海。
另外,专业的人应该做专业的事,我们希望通过平台的效应,把研发端、资本端、销售端、品牌端整合起来,让一个又一个新的品牌诞生。